HIT+赛队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其参赛作品“模块化可持续魔盒”是15个赛队中唯一一个采用生物基材料的作品,SDC组委会邀请带队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吉鹏院长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尹逊之老师进行专访。
HIT+赛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牵头,集合电气学院、市政学院等相关学院与专业共同组成。赛队以研究生为主体,本科生为辅助,由近二十位老师参与指导,做到了师生从设计到建造全过程的广泛参与,实现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相互促进的参赛目标。
虽然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第二次参加SDC竞赛,新的比赛环境也对HIT+赛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尹逊之老师表示,为应对新的挑战,HIT+赛队本次参赛主旨由三个方面构成:
首先,从设计源头就确立了采用辅助空间围绕核心空间的模块化空间排布理念,打造了一套面向建筑工业化的设计逻辑,在继承和赓续传统,摒弃形式主义的同时,强调空间优化与建筑功能灵活排布;
其次,将模块化理念深入到平面排布、构造设计、装配化施工等方面,以工程化的工业产品为指导思想,贯彻方案设计、施工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再次,是面对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减碳目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尝试,由此提出以“3060”减碳目标为导向,基于预制化生物基建筑的哈工大解决方案。
于吉鹏院长介绍道,本次参赛作品——“模块化可持续魔盒”,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用航天精神指导设计建造全过程,用航天品质来打造建筑作品。赛队作品打造了一套全新基于生物基建筑特点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模式。该模式首先是以生物基建筑技术特点出发,对建筑设计、节点构造、材料选择及装配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其次,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积极推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师负责制。本次竞赛作品充分发挥EPC模式进度管理的优势,克服疫情、天气、长途运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期完成作品建造。
首先,得益于作品的新材料及新构造体系的使用,虽然赛队设计的建筑体量大,但造价低,本次作品做到了“三零一低”:预制化生物质秸秆草砖墙体围护结构秸秆原材料成本为零;综合考虑生物基材料固碳作用,初始建造碳排放为零;结合膜发电光伏板及光热体系的使用,建筑运行零碳排放;由于生物基材料的应用,本次竞赛作品具有全寿命周期低环境影响。与此同时,项目合理转化利用稻草秸秆,可以有效减少该类型秸秆焚烧污染并为村民带来额外的政策补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本次赛队成果也成为了亚洲第一座预制化秸秆草砖建筑。
其次,本次作品构建一套新的预制化体系,该套系统包括可叠加生长的基本居住单元设计、方便拆装的隐形可变节点的设计、以及基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师负责制。保证赛队作品的工期、品质以及投资控制。
于吉鹏院长对SDC竞赛组委会表示了肯定,SDC竞赛不仅仅是太阳能技术的展示应用,其对“绿色”前沿技术的探索,对建筑行业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SDC经过多届赛事的举办在业界内形成很好的影响力,助力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因此哈工大建筑学院也会一如既往地对SDC赛事进行支持。于吉鹏院长指出,SDC竞赛是围绕着展示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新工艺这一目标开展,竞赛组委会连同全国代表性的高校,为有科技先进性、有代表性的企业及其产品搭建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技术,这对于SDC组委会、高校及企业都有重要意义。
于吉鹏院长再次强调,比赛是手段和过程,组委会通过比赛整合了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建立了一套以技术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的赛事机制。赛事的举办为企业搭建了展示新技术的平台,同时有机结合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了赛事的品牌增益。尹老师补充道,由高校牵头筛选优质企业,实现未来持久合作,可能会是SDC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赛事并非高校展示财力的舞台,而是帮助企业加速其产品迭代与提升其品牌价值的秀场。
目前本赛队的研究体系,与国家政策积极推进的方向一致。工程产品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来做,通过现场完成组装、工厂完成预制化来实现。于吉鹏院长强调,如期完成建造是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之一,进度管理也应是企业履约的生命线。于吉鹏院长强调说,HIT+赛队得到了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十叶草(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的集团、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迈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的赞助和支持。在哈工大建筑学院孙澄院长领领导下,全院师生在赛队建造期间随时待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希望在未来此作品最终能实现产业化生产,为张北等地区提供近零能耗智慧人居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