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间,未名医药(002581.SZ,股价10.16元,市值67.03亿元)披露称,公司及8名责任人存在多项信披违规行为,先后被山东证监局下发警示函,并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未及时披露对外担保、预测不准确等。这些问题,无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公司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未名医药称,收到上述警示函后,公司及相关人员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公司及相关人员将认真吸取教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严格执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要求,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2023年1月31日,未名医药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587.96万元,实现盈利。但实际年度业绩出炉却出现“变脸”。2023年4月22日,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503.79万元。2023年4月27日,公司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468.98万元。公司2022年度业绩预告与定期报告披露的净利润差异金额较大,且未及时修正。
2024年1月30日,未名医药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43亿元-3.4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468.98万元。亏损幅度之大,实在令人咋舌。未名医药称业绩变动主要是因为对部分长期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减值金额预计在2.72亿元-3.68亿元。这么大的资产减值,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还暴露出公司在资本运营和项目投资上的失误和风险管理不足。如果说,信披违规是导致投资者不信任的外因,那么,业绩大幅预亏,恐怕就是导致投资者不信任的内因了。毕竟,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而未名医药,却给出了一个令人难以信服的答案。
其次,公司的治理和内控。从信披违规的具体细节来看,多项违规行为都与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潘爱华有关,他在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联席总经理等职务期间,未能履行诚实勤勉义务和法定监管职责,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净利润预测等事项的审议和披露漠视甚至违反规定,导致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不准确。这就涉及到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问题。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一家医药企业,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以效益为目标,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信息透明和公平交易。如果公司的高管和董监高,无法做到这些,甚至还敢于违规操作和利益输送,那么,公司的治理能力和道德水平,岂不是值得怀疑?
笔者认为,未名医药的信披违规行为,无疑对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拉低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和市场的评价。公司高管的表态和改进举措,也让人感到疑虑和担忧。不知道未名医药能否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能否能够找准问题的症结和根源,能否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举措。毕竟,一家上市公司,最需要的就是规范运作和诚信经营,最需要的就是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原标题:公司快评|业绩“变脸”,去年预亏高达3.45亿元!未名医药信披违规收监管函,背后隐患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