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后劲。过去几年中,我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升级,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通过深入乡村产业一线开展调研,找问题、寻对策、谋实招,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兴旺提供有力支撑。
田阳属于南带季风气候,常年无霜,冬暖夏长、光照充足,有“天然温室”的美誉,拥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田阳区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在做大特色产业、打响产业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202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9.9万亩,产量达8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53万亩,产量达41万吨。其中,番茄、芒果是田阳的“两大明星产业”,番茄种植面积达23.7万亩,产量达66万吨,产值18亿元;芒果种植面积达43.3万亩,产量达36万吨,产值19.6亿元。田阳是百色市最大的主产区,更是全国最大的种植县(市、区)、主产区。经过多年发展,田阳已经形成了右江河谷地区主要发展芒果、秋冬蔬菜(番茄)等特色产业,南部石山区发展生猪、肉牛、蛋鸡等生态养殖产业和柑橘、火龙果、香蕉等特色种植业,北部高坡丘陵地区发展油茶、番茄等特色产业的格局。
当前,田阳面临着农业竞争力总体偏弱、产业链延伸拓展有限、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结构调整难度大。田阳芒果、番茄等效益好的两大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右江河谷地区和北部高坡丘陵地区。南部石山区因土地贫瘠、气候条件等原因,难以规模发展芒果、番茄产业,只能发展柑橘、火龙果、香蕉等特色产业,但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低下。此外,养殖业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不大,产品市场竞争力差,农民养殖收入较低;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企业仅有5家,年出栏肉鸡10万羽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规模养殖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主导产业的能力有限。
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优势产业带动不明显。田阳区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较少,产业链条短,部分农产品仍以生产鲜销为主,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且储藏、保鲜、烘干等水平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一二三产业融合不高。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层次低。
三是品牌效益不突出,特色农产品上行受阻。田阳是“南菜北运”基地,产品销往23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越南、俄罗斯等海外市场,但在品牌打造上投入不够,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单一,生产端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不高,“有单无货、有货无单、单货不匹配”现象较为突出。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田阳探索推行做大“一产”、带动“二产”、搞活“三产”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做大“一产”。在右江河谷地区,一方面加大芒果产业的培育,通过摘花、高接换种等技术,对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进行调整,解决芒果产期短、上市过于集中的问题,延长供应期。另一方面壮大番茄产业的品牌,大力推行“稻—菜”一年两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推广番茄嫁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解决番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储藏保鲜等关键问题。高标准建设粮经轮作种植大棚,着力解决番茄露天栽培技术,解决抵御极端气候能力差、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在南部石山区,充分利用气候优势,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和高效农业开发,推行“土地入股+规模种植”“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大户带小户、专业户带散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以红心蜜柚、火龙果、柑橘类等特色水果经济带和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生态养殖经济带。大力推广“1+1+5+N”(1家龙头企业+1个村集体+5家以上供应链企业+群众和村集体多方受益)多方共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改变南部石山区特色产业小而散的问题,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在北部高坡丘陵地区,推动油茶新造林建设,侧重于低改林改造,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加大油茶种植、低改的投资单价,确保质量,提高单产。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帮助群众及企业解决发展油茶产业的实际困难。同步发展壮大番茄产业,积极引进适合北部高坡丘陵地区种植的番茄品种,推动番茄产业扩面提质,将其打造成为北部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二是带动“二产”。支持农产品初级加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或改造脱贫群众参与度高的保鲜、烘干、冷冻、清洗、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以大型农产品市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建设针对优质芒果配套的分拣、分级、包装、保鲜、贮藏等农产品初加工中心,根据市场和商户的需求,对芒果、番茄等进行分级、分类和包装等初加工,加强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同时,提高产品包装标准,实行分级销售。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多元产品,延长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对接,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转化运用。以本地的芒果、番茄、百香果等果蔬产品为原材料,开发出速冻果蔬、果蔬汁饮料、果浆、蜜饯、精制茶等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下游系列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农林产业园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果蔬产品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建设现代林产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园,加快国有林地整合、集体林地流转,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引进多家油茶、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重点发展精炼油茶油,定向刨花板生态板、实木地板和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提升农林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增收。
三是搞活“三产”。强化产业品牌打造。充分利用粤桂协作契机,加快建设供深、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并动员和组织基础条件较好、资质较全的企业加快“三品一标”“圳品”认证步伐。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百色芒果推介会等平台,开展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东盟为重点的系列促销活动,不断提升田阳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做靓“田阳百色番茄”“田阳百色芒果”品牌。加快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打造绿色有机产品,推动农产品高质量供给。强化销售体系建设。加快冷链与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县级农产品物流中心、镇级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配套设施,以“百色—北京果蔬绿色专列”为重点打造一条南北优质物流专线。整合邮政、供销、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农村物流服务设施和政策,鼓励引导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协同开展快件的接取送达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建设农产品直采农场、产地仓,发展生鲜电商等新零售业态,提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水平;组织各类产销主体开展“点对点”和线上线下对接采购活动,提升果蔬产销一体化水平。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小农户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交流培训等措施,培育和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分选、包装、仓储、加工、流通等基础设施,增强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能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旅融合发展。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休闲乡村(镇)、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整合农业景观、山水风光、壮族文化等要素资源,因地制宜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打造特色休闲农庄项目,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合作、租赁等形式,深入发展“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真正让群众在发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