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村过去是全镇最穷的5个村之一。群众种的是盐碱地,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温饱问题。“为尽快给群众找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村两委会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一遍遍梳理本村经济发展的优势:紧靠国道220线,距济南黄河大桥仅几公里;群众大都掌握木工和装修技术,对木材加工有一定经验。他们决定以投入低、风险小、市场大、效益高的木材加工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加工业,带动全村二、三产业发展。为尽快使全村的木材加工业形成规模,村两委会一方面搞好修路、配电、送水等硬件建设,一方面在联系货源、提供信息、拓宽销路等重要环节为加工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全村很快形成木材加工热,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家里响起电锯声。质高价廉的木龙骨很快占领济南装饰材料市场,部分群众当年的收入超过前10年的总和。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的三义、太平、前街、史家坞等10多个村、上千农户也发展起木制品生产加工业,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
精明强干的陈永涛,是全村靠木材加工致富的冒尖户。村里的木材加工业刚兴起,他紧跟着安装了一台老式电刨子锯,尽管加工能力有限,年底仍有几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后,他又新上了三台轮子锯,一天能加工近30立方米圆木,销路也由济南的一个“点”,扩展到兖州、泰安、淄博、滨州等地,一年收入10多万元。较高的收入使陈永涛木材加工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再次更新带子锯,每天生产木龙骨50立方米左右,纯收入近千元。他家先后买了运输货车,翻盖了新房。前不久,又在村中的商业街上建起一座700多平方米的2层商业楼。村干部邓孝朋说:“像陈永涛这样的加工户,在俺们村就能找出20户。”“家家工厂,户户银行,电锯一响,黄金万两。这就是郑家村几年间由贫穷变富裕的真实写照”,陈永涛对全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有深切的感受:“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关键是俺村选准了一条好路子。过去种田是主业,种来种去,怎么下力都吃不饱;现在种田是副业,木材加工是主业,不但丰衣足食,而且还赚来大把大把的票子。这让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要增收,不光要有新想法,还得有新干法。”